粽子的来历
2021-07-17 浏览0次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船与食粽子等。

粽子的来历

粽子的来历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端午节等。

赛龙舟又叫扒龙船,扒龙船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新石器时代。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上一篇:吃粽子的来历

下一篇:汉字的来历

热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