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
2021-07-15 浏览1次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史可法简介,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

史可法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开封府祥符县人 ,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

崇祯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滁州的农民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崇祯十年(1637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正月,农民军从安庆石牌的小路突围出去,驻扎在桐城。参将潘可大将其击败,农民军逃走途中又被庐凤两地的军队阻拦,叛军被迫又逃回桐城,早桐城周围劫掠。

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叛军败走庐江,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叛军击败。三月,潘可大与副将程龙在攻打宿松时阵亡,农民军分出同党摇天动,另外编为一营,合计八营共二十多万士兵,分别驻扎在桐城的练潭石井淘冲等地。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率军在挂车河将其击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为岳父的去世而离职。丧满后,史可法被用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

史可法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之后,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由于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史可法上奏八条改革意见。

崇祯十七年(1644年),史可法听闻李自成进攻北京,率军进京勤王。军队抵达达浦口时,传来北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声,以头撞柱,血流到脚上。

史可法为朱由检发丧,收到了张慎言吕大器姜曰广等人的文书:“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按辈份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

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

史可法也认为如此。但凤阳总督马士英暗地与阮大铖商议,主张立福王朱由崧,并致书史可法称论伦理论次序都应当拥立福王。史可法告诉他们朱由崧的七个缺点,但马士英联合了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发兵护送朱由崧到仪真,史可法只得迎接 。

朱由崧访孝陵奉先殿,出外住在内守备府,群臣上朝拜见朱由崧,朱由崧想避开,史可法劝说:“不能回避,应当认真接受臣子的朝见。”

朱由崧上朝后,开始讨论战守的问题。史可法说:“福王您应当身穿孝服,住于郊外,发兵北征,来向天下显示您一定要报国家之仇的道理。”

朱由崧连声说是。第二天朝见之后,大臣们出来讨论朱由崧监国的事,张慎言说:“国虚无主,福王就此可以即皇位。”

史可法说“:太子生死不明,如果有一天太子到南边来了怎么办?”诚意伯刘孔昭说“:今天已经说定了,谁敢再有更改?”史可法说:“慢慢再说吧。”

于是大家退出。第三天,朱由崧监国,朝廷推选内阁大臣,大家都推举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

刘孔昭揎拳攘臂想入内阁大臣的行列,群臣用本朝没有勋臣入阁的先例阻止了他。

刘孔昭愤愤地说:”就算我不能,马士英为什么不能入阁呢?”于是又一并推举马士英为内阁大臣,又讨论填补大臣的空缺,推选了郑三俊刘宗周徐石麒。

孔昭推选阮大铖,史可法说:“先帝亲自定他为违逆案犯,不要再说了。”

过了两天,任命可法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马士英高弘图是一起任用的,可法仍然掌管兵部的事务,马士英仍然督军镇守凤阳,于是和北京过去一样又制定了京军制度,侍卫部队和锦衣卫各军都列入军队进行操练,锦衣卫东西两司房,以及南北两都的抚司官,不再全部设立,以防止告密,安定人心。

上一篇:姚启圣

下一篇:龙阳君

热门故事